河南豫劇的由來,豫劇起源于什么時候

河南豫劇的由來及其起源時間 豫劇的定義及別稱 豫劇,也稱河南梆子或河南高調(diào),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。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,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,又叫河南謳。在...
河南豫劇的由來及其起源時間
豫劇的定義及別稱
豫劇,也稱河南梆子或河南高調(diào),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。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,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,又叫河南謳。在豫西山區(qū)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,當?shù)胤Q為靠山吼。因為河南省簡稱豫,所以解放后定名為豫劇。
豫劇的起源時間
關(guān)于豫劇的具體起源時間,學界有多種觀點:
明朝中后期
有觀點認為豫劇起源于明朝中后期,是在中原地區(qū)盛行的時尚小令的基礎(chǔ)上,吸收北曲弦索、秦腔、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(shù)后發(fā)展而成的。清朝乾隆年間,河南已流行梆子戲。
乾隆年間
根據(jù)清李綠園于乾隆四十二年成書的《岐路燈》和乾隆五十三年《杞縣志》記載,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、杞縣一帶盛行,并曾與羅戲、卷戲等合班演出,稱為梆羅卷。道光年間河堤決口,廟宇沖塌,瓦片無存,可見在道光之前,梆子戲就已在河南存在。
清乾隆初年或更早
有資料顯示,河南梆子(豫劇)在清乾隆初年或更早的一些時間,已經(jīng)在河南興起了。最早發(fā)現(xiàn)有記載河南梆子演出活動的是在乾隆十年(1745年)編修的《杞縣志》上,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重修的《杞縣志》上仍有這方面的記載,說明河南梆子的演出活動一直沒有間斷。
明末清初
另一種觀點認為豫劇產(chǎn)生于明末清初,多以清唱為主,其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,善于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,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;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,質(zhì)樸通俗、本色自然,緊貼老百姓的生活;再次是節(jié)奏鮮明強烈,矛盾沖突尖銳,故事情節(jié)有頭有尾,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
豫劇的形成與發(fā)展
豫劇形成以后,由于語音方言的不同,在各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: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(diào);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(diào),又稱東路調(diào);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(diào),又稱西府調(diào)、靠山簧;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唱法稱沙河調(diào),又稱本地梆。
綜上所述,雖然關(guān)于豫劇具體起源時間的說法不一,但可以確定的是,豫劇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的戲劇形式,其發(fā)展歷程悠久,深受人們喜愛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resource-tj.com/zhi/422502.html